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我国数字经济人才缺口超2500万 重庆如何抢抓机遇 听听他们怎么说
日期:2023-08-18
数字经济在重庆蓬勃发展,已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股数字浪潮中,什么样的人才更被需要?重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来渝发展?
8月16日,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主办的“2023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大伽谈”,在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举行,来自产、学、研、企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数·聚人才 智·绘未来”这一主题,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真知灼见。
成渝城市群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第四极
会上,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2022年,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分类及评价规范”“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中国数字经济人才急需紧缺目录”三个课题,委托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分别联合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等机构开展研究。
研究成果经过多方论证,并充分征求了相关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行业单位协会的意见,最终形成《数字经济人才分类及评价规范》《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急需紧缺目录》三项研究成果。
在《数字经济人才分类及评价规范》中,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人才分别进行定义,并将数字经济人才分为研发型、应用型、管理型三类,建立了从项目经历、头衔职务、成果荣誉、工作经历四个维度的评价标准,为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等各个阶段服务提供参考。
《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急需紧缺目录》对数字经济急需紧缺人才的趋势、五大城市群及重庆市的数字经济人才匹配、流动情况、岗位匹配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分别形成中国和重庆数字经济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值得关注的是,《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从全国数字经济人才的城市具体分布来看,长三角数字经济人才储量丰富,人才占比达到3成,优势明显。其次是京津冀和粤港澳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的人才总量占比达到69.5%。成渝城市群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第四极,增长势头强劲。
《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还指出,中国数字经济人才中,技能人才缺口较大。未来,中国数字经济人才技能重塑应主要聚焦在综合变革能力与专业技术技能两大方向。
同时,该研究成果还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人才从业数量接近3000万人,人才缺口约1800万人。预计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超过2500万人。
大伽对话 碰撞人才协同发展新观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意味着,数字经济、智能产业又将迎来重大机遇。重庆该如何抓住机遇,在数字经济的蓝海里“乘风破浪”?
会上,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博士分享了以“数字中国战略与数实融合路径”为题的演讲。
“当前,数实融合正成为数字中国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深度融合。”朱克力表示,持续拓展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优化,促进数实协同、融合发展成为趋势。
朱克力认为,数实融合的要义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大幅增强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以数强实”。其次则要深挖应用场景,让数字科技企业更充分发挥自身平台、技术、数据等优势,有效助力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分类众多,如何快速实现人才到产业的聚集?如何培养人才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斐在会上以“‘数字+信创’人才如何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为题做了主题演讲。
他说,数字经济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也诠释了数字经济的本质。海量的数据需要人才具备分析能力,不断迭代的技术召唤更具学习能力的人才。
他建议,重庆应以数字化变革为抓手,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产业规划,发展“根技术”,提升重庆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水平,提供全栈生态使能服务,合作孵化创新解决方案,培养产业人才。
初步构成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人才生态
在数字人才建设和数字人才发展上,重庆有哪些实践经验?
对此,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1月,经人社部批复,重庆成立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即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市场成立以来,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不断丰富完善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致力于为数字经济人才、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
据了解,目前,重庆还设立了北碚、巴南、永川、两江新区4家区县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并在赛力斯、马上消费等单位设立了13家工作站,并邀请全国有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重点企业、高校等近80家单位成立数字经济人才联盟。
据了解,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成立以来,已开展专场(专区)引才活动90余场,引进人才1.4万余人,培训数字技能人才6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叶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