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内容详情

人才故事 | 科学家伉俪的爱情故事

日期:2023-08-25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在科学家的圈子里,有很多科学双星,他们奋斗在科研一线心怀报国理想,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福祸与共,相互勉励,他们的爱情和科学精神,经过岁月的打磨历久而弥新。

王燚,男,生于1985年,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张普,女,生于1987年,重庆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燚与张普于2014年结婚,至今已经9年。

“我们其实是同门师兄妹,都师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黄承志教授。”说起当初两人的相识,张普现在仍是一脸的仰慕。世间最美好的事之一,莫过于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恰好也喜欢你。

王燚的研究领域是纳米合成,张普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医药,两人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举个例子,在解决心衰标志物含量极低难以低成本、高灵敏准确定量的难题时,纳米探针的性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检测效果,王燚的研究特长是设计和精准调控性能优异的探针确保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我的研究特长则是验证这个新方法在临床大量复杂样本检测中是否能用、是否好用。”张普说,这就导致了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彼此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爱人,还是知己、队友、合作者、“好哥们儿”……

他们一直希望用自己的专长去解决临床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难题,但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和例子极少,“最初卡住的点就是我们的方法与临床现有方法对比时,出现了专业知识盲区。因为分析化学和医学检验的方法学评价标准存在差异,那段时间我一一走访附属医院检验科的老师,晚上回家两个人一起复盘、学习和探讨各个参数的意义和原理。”张普说,那段时间熬夜“补课”和随时随地“组会”是全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两人在讨论中,求同存异,不断促进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两人的互补性给科研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两人的生活,“我们两个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在单位的时候搞科研、教学,回家后两个人又凑在一起研讨课题。”张普说,好在夫妻两人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将人生看作一个跷跷板,生活和工作各占一头,这头起来那头势必就会落下去,难以平衡。但他们两人却把人生看作一个圆,生活和工作都是组成这个圆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当相爱的两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既是夫妻,又是队友,这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事吗。”夫妻俩笑言。

(重庆科技报)

责任编辑:叶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