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职称申报需警惕的骗局
日期:2025-07-14
2025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申报材料。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职称申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型骗局。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刊名、盗用刊号、使用套刊等手段设立陷阱,更有甚者打着“付费快速发稿”“承诺包过”等幌子进行虚假宣传,严重扰乱了职称评审秩序。为帮助申报人员有效规避风险,确保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现就常见骗局及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3招轻松辨真假:告别“投稿陷阱”!
第一招:官网查询“照妖镜”
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的“办事服务—从业机构和产品查询—期刊/期刊社”或“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栏目查询。
第二招:名字与“户口本”对对碰
注意刊物名称是否与官方登记一致,警惕“擦边球”名称。可通过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查找投稿途径。党校系统等特殊刊物通常有明确投稿范围,非官方渠道宣称可投稿的需高度警惕。
第三招:数据库里“验真身”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或正规学术期刊会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数据库正常收录相关文章。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查询期刊文章是否真实可查。例如,《建筑设计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等真刊文章可在万方、知网数据库检索,而一些存在问题的版本则无法被收录。
二、请牢记,这些“坑”坚决不踩!
请勿轻信“旬刊加急”“包过审”的虚假承诺,职称评审没有“超速车道”,稳扎稳打才是真!
警惕“中文直译版”和“增刊特刊”,这些往往是问题期刊的“障眼法”,犹如披着羊皮的狼!
发刊前一定要查官网电话,别随便加“热心编辑”的微信,小心被“套路”到哭!
三、请注意,以下新规需牢记!
2024年7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其中对申报人重点监管以下方面:明知不符合职称申报条件仍故意通过虚假承诺、伪造信息等手段进行申报;在职称评审中提供虚假材料、论文造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或者学术成果,业绩成果不实或者造假等。申报人存在以上违规行为的,记入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3年。
实行职称申报诚信承诺制度。申报人在提交职称申报材料时应同时签订个人承诺书,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等进行承诺,承诺不实的,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职称。
责任编辑:田茂霖